此网页设有cookies来改善您的在线用户体验。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Cookie政策
如果你觉得暑假=空调+Wifi,请划走;
如果你觉得徒步和调研=摆拍,请移步;
在NACIS,有那么一群学生,已经将假期过出了新“卷”法。
当瑞士的雪粒还在衣领里簌簌作响,大运河的浆声已经摇进梦中,而绵竹的记忆也落实在了沉甸甸的调研报告上。
01
景色之外,那个由关键词
构成的瑞士徒步营
作为背靠集团的传统项目,每年夏天的瑞士徒步营一直是NACIS最受学生欢迎的暑期项目。经过12小时的长途飞行,在云层之上越过了山川和大海,从喧嚣的城市一下转场到静谧的瑞士山林,连呼吸都仿佛都带有了一点与世隔绝的仙气。在这个短短的七天之中,孩子们完成了一次能量值的急速提升:
关键词:“朋友”+“毅力”
如果用两个词形容这次瑞士徒步之旅,来自 G8的Hazel说一定是“朋友”和“毅力”。作为一个I人,Hazel说正是这次经历让她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有超出自我的突破。由于抵达后熟悉的朋友都分去了另外一组,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和同组的小伙伴熟悉起来。“开始还是有点不安的,因为我平时比较喜欢宅家,而且习惯和熟悉的朋友玩”Hazel说:“但这次的瑞士之旅却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在第一天的晚上我就和另外两个同寝室学姐因为洋泾浜的上海话开始熟络了起来,后来又发现各自的兴趣爱好都有相同就变得更加熟络了,我们还一起在小木屋的留言本上留言了!。”这次的突破让Hazel感觉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每天平均10公里的徒步对于Hazel来说也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第一天因为体力实在跟不上,所以她始终都走在队伍的最后,但是在第二天,她却奇迹般地走在了队伍的第二个。接下来的几天,按照Hazel的原话就是“几乎大部分时间就是双眼跟随着前面那个人的脚后跟,脑子和腿已经走的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但还是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Hazel说如今回忆起来,这次徒步的最大收获就是“朋友”和“毅力”,正是靠着这两点支撑她顽强坚持到最后,也是它们赋予了自己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关键词:“挑战”+“合作”
Katy是来自九年级的学生,作为一个南方人,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看到冰雹的兴奋是在走出温暖的小木屋后骤然消失的。伴随着极端天气进行的徒步多数都是下坡,轻松的代价是危险系数的攀升。途中Katy还曾一度怀疑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前赶到公交站点,乘坐大巴返回营地,但看着远处的草原上隐隐可见三色奶牛的行踪,听着林中的鸟儿清脆地鸣叫,他们还是及时返回了起点。Katy说这次经历真的是很大的挑战,在徒步过程中有时甚至会需要走过极窄的山路,前行时溅落的石子一路就咕噜噜地滚到山涧下面去了,但正是每一步的坚实迈进才完成了自己原来一位无法达成的任务。
还被Katy一再提到的是“合作”两个字。作为正式徒步的第一顿热食,向导让学生自己制作土豆洋葱咖喱饭。会做饭的当主厨,不会做的就在边上打下手,帮忙切切土豆,剥洋葱和大蒜。主厨也并非万能,当乱锅炖即将噗出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下厨首秀”虽然比不上家里面妈妈们做的,但因为是自己做的,大家吃的还是特别津津有味。
“团队合作的根本其实就是默契的诞生,虽然大家曾经在学校里大多都是陌生人,但到瑞士走了这么一遭,我们就像拥有了共同的记忆。”Katy的话语调皮中带着思考,仿佛可以穿越皑皑的白雪。
关键词:“缘分”+“友谊”
自10Aspen的Queenie刚到瑞士营地就觉得领队中有一位老师有点眼熟,没想到他走过来问Queenie是否去过坦桑尼亚 。Queenie发现这位老师正是去年在坦桑尼亚带过她的Mr. Semion,Queenie还翻到在坦桑尼亚的照片,发现去年的坦桑尼亚领队今年再一次成为了瑞士徒步的领队。这种感觉特别奇妙,参加了2次NACIS的program但是是同一个领队。在一段旅程中相遇又分开,一年后的另一段旅程又再次相遇,并且都还记得彼此,那种对于集团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Queenie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徒步爱好者,但短短七天的旅程,她和另外三个女孩就拥有了一个独特的专属名字:“S4”,正是和她们在一起让Queenie觉得这趟旅程很圆满,也很开心遇到她们。四个来自三个不同年级的女生在短时间内变得那么熟络。Queenie甚至不太记得她们是怎么变成朋友的,有可能是在营地的第一顿饭的饭桌上、有可能是在第一天徒步的时候。但无论如何这一切关于瑞士的美好回忆是和她们一起搭建、构成的。Queenie眼中始终闪现着对这段友谊的回味:“无论是瑞士徒步还是去坦桑尼亚,这些项目将不同年级的我们短暂的聚在一起,共同创造了一段独属于我们的回忆。”
“在本次瑞士徒步拓展项目中,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希望让每位学生走出身体和心理的舒适区,收获和校内课堂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活动期间每天十几公里的徒步不仅考验学生的体能,意志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大家学习如何“尊重”的过程。尊重当地社区、尊重栖息的小动物、,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等。这些体验将会在同学们回忆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他们未来成长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Mr.Theodore G8年级组长、本次瑞士徒步带队老师
在瑞士的绝美景色前,美从来都不是静止的明信片,只有徒步的时候,每一个人才不是路过风景,而是成为风景的一阵风。
02
问诊人间路,
四川绵竹三级医疗调研项目
当“绵竹”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有人还没有马上反应过来它在哪个省,和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相比,它安静而低调。但NACIS却有一批怀揣探究和信念的学子在最热的七月奔赴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城市,开启了对他们触动颇大的一次社会调研。
和拥有多所全国知名三级甲等医院甚至高端私立医院的上海相比,绵竹的医院和医疗现代化构建有一定差距,参加调研项目的学生们走访了绵竹周边的乡镇,进行了细致的入户调研,同理心、责任感与对社会的关注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加强。开学即将开启IB学习的Diana直言,由于以后希望修读和医学相关的专业,她平时就很关注和医学有关的各方面的资讯,也经常会看相关的记录片。但是当这次她真正进入一个个县、乡的卫生院,探访一个个村镇家庭,她才意识到平时几乎所有的医学记录片基本上都是记录发生在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大医院的故事,而当一个一般小城市或者农村家庭面临医疗问题时,到底会经历怎样的转诊、到底面临哪些实际的困难,却是她以前不曾想到的。“医者仁心”,正是这样一次接地气的调研更加坚定了她的志向。同样参加这次项目的Coco和Peiyang都表示虽然以后的大学申请不是生化方向,但正是这次的调研活动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构建调研框架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随机应变。同时,当他们在入户调研后,NACIS的学子们还自发地为身体有残疾的农村孩子捐助了辅助行走的器具。善良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无数个明明可以转身却依然选择停留的瞬间。世界不完美,但值得行动。每一次访谈,每一份报告,每一份发自内心的善意,都可能成为改变的起点。
03
千年一脉:
京杭大运河田野调查
9天,6城,11位诺达学子用一次田野调查吸引了中国新闻网和荔枝新闻网的注意,他们从北京出发,途经德州、济宁、临清、聊城、淮安,最终抵达扬州,完成了这次的京杭大运河田野调查。一路走来,学生们探访了古代枢纽水利遗迹和码头、桥梁、城门,一边实地走访、一边查阅资料,在对大运河越来越深的探访和了解中完成了一次横跨数千年的时光隧道的穿越。
在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们还采访到了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合忠先生。这位参与京杭大运河申遗全过程的资深专家,向学生分享了京杭大运河申遗背后的“推动链条”与时代意义,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已经转型为了新的经济走廊和生态样本,而中国首创的“河长制”也树立了世界遗产的崭新治理范本。
大运河的伟大,在于它从未只属于某一个时代,而是像运河的流水一样不断地刷新着记忆。
正如该项目的特约指导、资深媒体人林楚方老师所说,“当同学们走近运河,开始思考城市与水、人与自然的结构关系,那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思考过程。”
正如NACIS学生活动总监Stephanie Yu 老师所说,学生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们有走出课堂、感受社会的机会。从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参与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意志力、责任心、同理心和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软实力变为每位活动参加者不知不觉中长出的翅膀。
在行走中成长,
在体验中觉醒,
青春该有山川湖海的形状,
那是课本之外的另一种成长!